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

阿嬤看電影(三)

阿嬤看電影(三)

目的地台灣戲院離彰化火車站不遠,是一氣派豪華的電影院,入口處有一大片玻璃櫥窗,全展示檔期中或預告片的劇照與海報,有時候收票員會在觀眾驗票入場時發送正面有圖像、背面有情節介紹的電影本事。當時以鋼筋混泥土建築挑高的二層樓式電影院不多見,或許因為與飯店企業有關聯才能有此規模。除此,還有另外一家電影院「和樂戲院」緊鄰台灣戲院而設,但門面就沒有如此雕琢,是一棟半木造建築的戲院,印象中,可能戲院深諳風水之術,把入口的大門開出四十五度斜角,猶如台灣戲院的側門,實則是另一家電影院入口。較特別的是,或許是為了與外界隔音考量,觀眾要穿堂入廳前,往往雙手必先左推右撥一陣子,層層疊疊厚重的寶紅色簾幕才會豁然開朗。而外頭馬路旁總是停滿看戲的腳踏車,往後摩托車漸增,也成為停車場。和樂戲院能夠排檔的電影往往賣相不佳,所以蒞臨的機會就不多,約略記得看過一部奇幻片《月宮寶盒》,劇中包著頭巾的小主人對水壺摩擦三次,一陣煙霧之後,藍色巨人瞬間現身,不過再怎麼努力回想,也僅能記起這部電影的小小片斷。和樂戲院命運多舛,後來好像因為祝融而改建消失。

過去的戲院門庭外,因為人潮,總會聚集一些小吃攤商,當時看電影的習慣不比今日限制重重,雖然是眼睛直盯大銀幕的視覺享受,但嘴巴可是不甘寂寞,攤販可以買吃的是蒸土豆、辣田螺、烤煮玉米或加糖添色素的醃漬水果,有時候看季節也有蒸菱角,要不就進到戲院中向福利社購買瓜子或其他零嘴、飲料,雖然一趟電影之路不遙遠,但對不懂事的小孩來說,走起路來還算是有段距離,不過有食有抓,小朋友完全是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。


阿嬤喜歡戲院二樓的視野,座位前有圓弧防護看台設計,由洗石子矮牆攬住觀眾安全,那年頭看電影沒有對號入座,當然優先搶坐第一排。電影未放映前,屁股坐不住的小朋友,最想趴上矮牆,除了喜歡冰涼的洗石子肌理,還可從高處鳥瞰樓下眾生。電影開始前,除了必須起立的國歌影片,就屬白蘭香皂廣告最回味,三位穿著旗袍或洋裝、既古典又現代模樣的模特兒,隨音樂陸續飄渺出現,慢動作的氣氛經營成功,帶出品牌形象,最後幾顆分割鏡頭,蒙太奇式的把美女組合起來,品牌溶出後於焉結束,那投射銀幕的彩色而巨大的女神身姿,對小朋友而言是一種不真實且太過夢幻的感覺。


阿嬤是鹿港人,聽說阿嬤的父親原在當地開柑仔店,
後來遷至台中市經營腳踏車店,在日治時期買bicycle須領有牌照,屬高級交通工具。

照片中是阿嬤小時候()與父母親合影。


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